昆曲玉簪記魏春榮 魏春榮帶來傳統《玉簪記》
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的“北方昆曲劇院上海藝術周”中,《玉簪記》將于明天上演。作為北昆最受矚目的臺柱子,魏春榮日前特地來滬,為觀眾詳細講述了這部原汁原味的傳統大戲。
魏春榮的《玉簪記》由北昆大師蔡瑤銑親授。蔡瑤銑畢業自上海昆大班,曾在1976年與岳美緹合作由上海制片廠拍攝的電影《玉簪記·琴挑》。1979年,蔡瑤銑調北方昆曲劇院,之后重新整理了《玉簪記》,加上北昆獨特的風格與特色,傳授給了魏春榮。這次演出《玉簪記》,是魏春榮第一次在上海推出昆曲傳統整場大戲。
魏春榮說,《玉簪記》 中的陳妙常是個尼姑,雖然戲中表現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觀眾看的是禮教與道德的約束,但好看的絕不是掙脫束縛后的結果,而是其中內心糾結的過程。演出時唱腔念白都是固定的,但心理變化該怎么外化,就需要琢磨了。
她說,要把那種不甘空門寂寞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面部表情是個關鍵。為此,她經常照著鏡子,做出哭笑、冥思、憂郁、憐憫、渴望等面部表情,常常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經過多年苦練,她說:“我終于能隨意調動面部的每根神經,表現出各種預先設計好的面相?!痹凇队耵⒂洝返难莩鲋?陳妙?;蜞粱蚺?或喜或憂,表情靈活多變,成為一大看點。
比起杜麗娘,魏春榮說自己更喜歡陳妙常的“接地氣”,有種天然的爽朗。按照魏春榮的話,《玉簪記》就是一出大氣的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