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好大夫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通過民辦教育改革讓中國教育體制更有活力

2018-01-26
字體:
瀏覽:
文章簡介: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通過民辦教育改革讓中國教育體制更有活力張志勇,人大代表,民辦教育,教育體制國內光明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袁晴 劉冰雅)為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通過民辦教育改革讓中國教育體制更有活力

張志勇,人大代表,民辦教育,教育體制

國內

光明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袁晴 劉冰雅)為什么要重視民辦教育,它在中國教育的發展格局中到底有什么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談到,民辦教育在中國教育發展格局中承擔著三大使命:增加教育資源的供給、發揮體制改革的優勢,使整個中國教育體制更有活力、增加教育資源的多樣化,滿足老百姓對于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通過民辦教育改革來加快中國辦學體制的改革,使公辦教育更加充滿活力。如果認可這些觀點的話,從國家政策來講,應當給予大力的支持,創造更好的環境。

在回答光明網記者關于“十三五期間民辦教育如何在創新方面發力”問題時,張志勇說,“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同時也是“十三五”期間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民辦教育在創新方面發力,首先要實現制度的創新。通過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和轉變政府職能方式,更好地解放民辦教育的活力,促進民辦教育向更高階段發展。

其次是民辦教育辦學體制的創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到要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凡是能由市場直接提供的服務,就不再由政府直接提供”。但是也要看到,供給方式的變革并不意味著民辦教育都變為市場競爭的營利性民辦教育,通過混合所有制、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非營利民辦教育同樣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再次,就是在管理體制上進行重大創新。很多民辦學校進入了“民二代”管理時期,上一代創業,第二代接管。究竟應該固守家族式管理,還是應該實行與現代企業制度在結構上相似的現代學校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擺在大批民辦學校面前的重大課題。

最后是投融資體制的創新。我們現在采取PPP模式,目的正是調動社會力量投資教育的積極性,這也是本次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