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淋巴瘤 他和羅京患了同一種淋巴瘤 卻活到現在
他和羅京患了同一種淋巴瘤,不一樣的是,羅京2009年就去世了,而他已經健康生活了6年。
31歲,和惡性腫瘤狹路相逢
6年前,37歲的張成(化名)被診斷為淋巴瘤,當時,這種致命疾病還鮮為人知,直到2009年 "國嘴"羅京患此病去世,人們才對這種癌癥有所了解。張成說,他和羅京患的是同一種病的同一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型,能夠健康地活到現在,他要感謝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的李玉富醫生。
張成是一名警察。2004年11月的一天,同事發現他脖子上出現了幾個疙瘩,建議他去醫院檢查。到老家鞏義當地醫院檢查,他被診斷為淋巴結炎癥。按淋巴結炎癥治療了一段時間,張成感到身體越來越差:不明原因發熱、疲憊、呼吸急促。無奈,他來到省腫瘤醫院求治,接待他的是血液科二病區主任李玉富。當他拿到"非何杰金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型"的診斷時,他和妻子都懵了,當時才31歲的他,從沒想到會與惡性腫瘤狹路相逢。
李玉富為他精心制訂了治療方案,并反復告誡張成:"你一定要堅持做完6~8個周期的化療,一個療程的放療,只要你規范治療,不但能控制病情,治愈的可能性也很大,千萬不能放棄。"
聽著專家真誠而堅定的話,張成定下心來,專心接受治療。每次化療(運用化學藥物治療),他都要在省腫瘤醫院住院十來天,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多。
"殊死搏斗"后他獲新生
"化療很痛苦。"張成回憶說,"第二個療程開始時,我開始掉頭發。但是李主任囑咐過,疾病并不可怕,關鍵是堅持。"化療過后,還要接受放療(運用放射線治療)。張成說:"放療期間,脖子脫了一層皮,因口咽黏膜反應,咽一口水都很痛苦。
"最艱難的幾天,他靠輸液維持生命。 即使這樣,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妻子辭了工作,一直陪在他身邊。父母親人也不斷地來看他,鼓勵他堅強地活下去。一旦能夠進食,妻子就給他燉魚湯、煲肉粥。親人的關心、妻子的體貼和呵護讓他幾度落淚。張成說:"那時,對我來說,吃飯就是吃藥,再難受我也要吃下去。為了妻子和女兒,再難受我也要活下去。"
2005年初,化、放療結束,張成雖然還要定期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但病情得到完全緩解,頭發像春草一樣重新長了出來。在李玉富醫生的建議下,他又回到警察隊伍中?,F在,張成擁有一頭烏黑的頭發,思維敏捷,行動靈活,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曾經與癌癥做過殊死搏斗。2009年,央視著名主持人羅京罹患淋巴瘤去世,這讓張成深感痛心的同時,也暗自慶幸。
6年來,他每年都要到河南省腫瘤醫院體檢一次,去見見李玉富醫生。"只要能與他說上幾句話,我就感到特別踏實。"張成說,"為了我的家人,為了李醫生的心血,我還要好好活下去。" 【我來問 專家答】
河南一百度:淋巴瘤是什么?如何防治淋巴瘤?
李玉富: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在血液腫瘤里,發病率僅次于白血病。
按其細胞成分的不同可分為何杰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兩大類。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又分為B細胞、T細胞和NK細胞三類。張成的癥狀很典型,不疼不癢的淋巴結腫大,伴有乏力、發熱、食欲不振等癥狀。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大部分淋巴瘤可以通過規范治療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
隨著環境污染加重、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的影響,淋巴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河南一百度:淋巴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李玉富:一是病毒感染,比如上呼吸道的EB病毒感染。二是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中,或者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三是長期處在電磁輻射當中。其他誘發因素還包括:裝修材料中的有機化學物質、染發劑中的有機溶劑、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和食品污染等。
良好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是預防淋巴瘤的重要途徑。經常處在緊張工作環境和壓力中的人們,要學會自我調節,勞逸結合,規律生活。在飲食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素食,遠離熏制品、烤制品、煎炸食品,做到均衡飲食。對于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健康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