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迪時刻全程 麥迪時刻不止35秒13分

2018-10-23
字體:
瀏覽:
文章簡介: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最初讓世界驚艷的優勢是一項叫做"天賦"的,據行業內知名人士格蘭特·希爾,另一位被賦予"喬丹接班人"的球星稱,可能比上帝都要先天強勢.不過后來眾所周知,麥迪并沒有兌現如此龐大的期待,并且患上"職業生涯差點無法突破首輪"的尷尬.但仔細琢磨麥迪這個人物,無論任何旁觀者卻又不能無法忽略他身上非常明顯的綜合效應.作為全明星,他是稱職的,"T-Mac"如雷貫日,無人不知.麥迪時刻全程 麥迪時刻不止35秒13分麥迪就已經

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最初讓世界驚艷的優勢是一項叫做“天賦”的,據行業內知名人士格蘭特·希爾,另一位被賦予“喬丹接班人”的球星稱,可能比上帝都要先天強勢。不過后來眾所周知,麥迪并沒有兌現如此龐大的期待,并且患上“職業生涯差點無法突破首輪”的尷尬。但仔細琢磨麥迪這個人物,無論任何旁觀者卻又不能無法忽略他身上非常明顯的綜合效應。作為全明星,他是稱職的,“T-Mac”如雷貫日,無人不知。

麥迪時刻全程 麥迪時刻不止35秒13分

麥迪就已經兌換成功的巔峰期而言仍然有上限,傷病是一方面,這關系重大,相當地影響正常訓練以至于被質疑為“疏懶”——大范甘迪和阿泰斯特都有過相關評論,但他們的意思是指程度上沒有頂尖超巨深,后者還加上一個客觀前提,“大傷影響”。

麥迪時刻全程 麥迪時刻不止35秒13分

對于“不夠努力”的說法,當事人并不承認。想想大概也是,一個為了擺脫表哥覆蓋自我奮斗而遠走主隊的巨星,心氣上不會太差,對于基礎增值行為怎么會太過抗拒呢?但天賦無法完全對應是不爭事實,麥迪終究連爭冠都感覺費勁。

提起麥迪,繞不過的是經典的“麥迪時刻”。根本無需科普,只要提及該專有名詞,愛好者們立即會將視角切回當年現場。那是一場集中體現麥迪各項巨星屬性的個人秀:天賦、斗志、技巧、習慣,和可遇不可求且是實力一部分的幸運。

特別是背景帝還是以防守、團隊和豪強著稱的圣安東尼奧馬刺。最終結果是逆轉獲勝。也不是沒有誰接近復制過,掘金穆雷,31秒12分,數據看起來更加壯觀,然而無人問津。其一,背景是非馬刺級別的開拓者和結果輸球,另外也是本文的宗旨:麥迪作為全明星的存在感不是浪得虛名。他需要一份使命來充實個人品牌,而“上帝也感動”的麥迪時刻毫不違和地代入,完全匹配。

要知道,麥迪無法終極假設,大原因就是非常嚴重的傷病,膝蓋和背部尤其被針對,甚至讓他早期有過退役的念頭。然而麥迪還是咬牙堅持下來,在必須長期承受不斷加重品種繁多威力巨大干擾特別強烈的痛苦中,保持競爭聯盟的水準。

于是,惡性循環形成,身體無法支撐訓練,傷停導致技能生疏,天賦消耗得不到補充,戰績只能預期以下因此加速和深化矛盾,種種過程造就結果,麥克格雷迪先生,到底還是個悲劇角色——他自己沒有忘記那段時光,大概21世紀初幾年,毛病沒那么多動作隨便瀟灑,以及和超級對手們如科比和鄧肯來回論戰的愜意。

麥迪也許還知道,他永遠不會孤獨,旁觀者們都十分真摯地懷念著這位至少主觀定義中不止現實的籃球大師。藝術范本和教科書一般的干拔,比肩上帝的天賦還有由此延伸的無數具體細節,和歷史第二分衛相提并論的龐大效應,少不了還有搭檔姚明所以更加廣泛的中國情結……所有資本構成“麥迪”這個形象或者說人生價值符號,滿屏的共鳴。而文化屬性更寫實的對照人格魅力的朦朧睡眼和荊棘紋身,則具備可操作性,能在大范圍內達成風靡。

在大眾最原始的概念中,麥迪憑實力奪冠、球衣退役和名人堂該是一條龍服務,現實不允許,那肯定哪里有問題。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氧氣是個地鐵(linfanit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