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文龍 浦江張文龍一家的大愛之歌
"有請偉大的器官捐獻家庭代表小張上場。"浦江的小張成了浙江衛視第七季"中國夢想秀"的主角。
小張,張文龍,26歲,堂頭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
在學校,學生們都管叫他"龍叔"。學生說他和動畫片《成龍歷險記》里的龍叔很像,很"逗逼",很幽默。
其實,學生都知道,他們的"龍叔"和別人很不一樣。
妹妹拯救了三個家庭
這是一戶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小兒麻痹癥患者,因此落下殘疾的兩人都依靠開殘疾車為生。兒子張文龍大學畢業后在堂頭中學教書,女兒張文倩也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爸爸說總有一天會苦盡甘來,他能夠看到未來的美好生活。
2013年8月的一個晚上,在與同事一同回家的途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卻讓張文倩的生命定格在了19歲。
在重癥監護室外面,醫生告訴張文龍,妹妹存活的希望很小,讓他考慮器官捐獻的事情。
爸爸媽媽盼望著妹妹能活下來,哪怕是變成植物人,一家三口過得苦一點,還是能夠養活她一個。"和父母說捐獻器官的事情很殘忍,他們原來還抱有一絲希望,結果徹底絕望了。"前一天晚上還在一起吃飯,突然一下子人就沒了。女兒的去世,對張文龍的父母打擊很大,這不是一般家庭所能一下子接受的。
"妹妹只有19歲,我們希望讓她的生命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張文龍從小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的,而妹妹則由爸爸媽媽親自帶在身邊,他知道爸爸最疼愛妹妹,"我和爸爸去談,和他說了器官捐獻的意義,他們后來想想也對,就同意了。"就這樣,張文倩的肝臟和兩個腎臟讓三個素不相識的家庭恢復了昔日的溫馨和幸福。
把善款留給需要的人
都說善有善報,現實卻總不像人們期盼的那么美麗。一家人還未走出悲傷的陰影,噩耗再次來臨——張文龍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癥。依靠開殘疾車和張文龍的微薄收入根本無法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
"其實我來到這里,也是為了傳達一個理念,就是讓大家重新認識關于器官捐獻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有這樣的理念的話,就可以幫助到很多的人,同樣也能幫助到我的爸爸。"在《中國夢想秀》,張文龍給爸爸籌錢治病的夢想獲得全票通過,浙一醫院答應減免手術費用,愛心企業現場捐贈了15萬元,父親的病眼看就能得到救治。
5月2日,勞動節后的第一天,張文龍在家休息,那天正好也是節目播出的日子。
"那天對面河邊有人在釣魚,爸爸想過去看看。"不料,就在去河邊的那一小段路上,那段只需要走半分鐘的路上,悲劇再次發生。
"我當時就在身邊,父親躺在路上,胸口還有起伏,我給他做人工呼吸,吸出來都是血。"父親被一輛越野車撞飛去世,那時離節目播出只剩下兩個小時。
如果那天父親沒去看釣魚,哪怕晚幾秒鐘走過去……張文龍常?;孟胫篮玫目赡?但現實把這些擊得粉碎。
父親走后,張文龍和媽媽商量怎么處置給父親治病的善款。"節目中捐獻的那些救助資金是給爸爸治病用的,現在爸爸已經走了,我們希望節目組能把這筆善款捐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好兒子,好老師
睹物思人,每天打開家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丈夫發生事故的現場。張文龍的媽媽有些受不了,和兒子商量后,他們離開杭坪烏漿口的老家搬到了城里,在人民東路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
媽媽最期待的是周五,因為那天是兒子每周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他都會和我聊聊學校里面的事情,哪個學生學習變認真了,哪個學生考試進步了。"周五上完最后一節課,張文龍就會騎著那輛陪伴了自己四年的黑色平板摩托車回家。因為學校離家遠,張文龍住在學校,只能在雙休日回家和媽媽團聚。洗菜做飯,張文龍幫媽媽打理著晚飯,聊著學校發生的各種趣事,母子倆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他工作非常認真,和學生也處得融洽。"在學校領導眼里,張文龍是個為人低調、陽光熱情的老師,在家庭特殊時期,依然埋頭工作,把悲傷壓在心里。今年是張文龍教初三的第二年,對于一個只有四年工作經驗的新教師,張文龍的教學水平在學校名列前茅。"‘龍叔’人很好,像個大哥哥一樣。"這位只比學生年齡大10歲的老師,很受大家的歡迎。
"在媽媽面前要開心一點,這樣她才能開心。在學生面前也要開心一點,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張文龍比其他人更懂得生命的脆弱和寶貴,他所做的,就是給大家帶來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