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費里尼】“小丑”在費里尼電影中的意象分析
意大利著名電影大師費里尼的電影創作中,充滿了意象化人物,夢幻化的情節,戲劇化的人物等極具費里尼個人風格的電影元素。其中,馬戲團以及意象化馬戲小丑形象更是我們值得關注的焦點?!靶〕蟆毙蜗笤谫M里尼的童年產生過重大刺激作用,因此費里尼成人后創作出來的影視作品充滿了“小丑”意象。尤其是他所創作的那些產生巨大反響的代表作品中,“小丑”意象更是隨處可見,并在影片中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小丑”與費里尼
費里尼一生迷戀于馬戲,并執著地表現他的小丑世界,這是出于他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判斷,出于自己對于人生哲學的思考和解釋。對于費里尼來說,人類社會無異于小丑的社會。費里尼經常說“世界處處有小丑”,在他的創作和生活中都充滿了“小丑”。社會中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置身于小丑的世界中,生活在這里,或者說他自己就是一名小丑。

二、白面小丑和紅面小丑的影射
對于這些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小丑,費里尼把他們劃分為兩種類型的人,即紅小丑和白小丑。白小丑面涂白色,身穿閃光鱗片,他代表權力欲強烈、喜歡發號施令、自我放縱,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一類人。紅小丑則衣著破爛,行動笨拙,他是代表玩世不恭、心不在焉的一類人。

白面小丑和紅面小丑在馬戲團中是相互對立的。白面小丑自負又專斷,想教紅面小丑學東西,紅面小丑盡管想學,但總是錯誤百出,因此出現了惹人發笑的效果。這兩種類型的人物以及他們所體現出的那種“小丑性格”,不僅在費里尼的影視創作中無處不見,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

在榮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中,費里尼的白面小丑是被人格面具所控制,甚至迷失了本性的一類人。由于他們扮演的是社會所喜愛的角色,他們獲得了完美無缺甚至真理在握的自我感覺,有一種自身的優越感,而且這種感覺使得他們希望別人也扮演或學習這樣的角色。
白面小丑一般在費里尼的電影中化身為教士、老師、母親等形象。而紅面小丑則是在白面小丑掌握意識形態控制權的情況下,拒絕人格面具,而淪為邊緣群落的一類人,但他們依然憑借自己的本性在意識形態之外,自由、快樂地生活。
因此,白面小丑與紅面小丑天生就是相互對立的。在費里尼的幾部影片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紅面小丑與白面小丑的相互對立依然存在,但是費里尼還是更加偏愛于紅面小丑。在費里尼的影片之中,具有小丑性格的人們,在紅、白小丑相互接觸與發展中,最終都是白面小丑向紅面小丑妥協。紅面小丑純真、自然、樸實的特質得到最后的稱贊,并且甚至還會感化白面小丑。
在紅面小丑與白面小丑的交鋒中,最為經典的還要算是費里尼的《大路》了。在這部影片中,白面小丑的化身就是舉止粗魯的藏巴諾,而紅面小丑則是那個善良、純真,受著白面小丑藏巴諾管制的杰爾索米娜了。杰爾索米娜的母親把她賣給了藏巴諾,成為了藏巴諾的跟班,藏巴諾開始教授她一些馬戲技巧,而杰爾索米娜也在認真地學。
在藏巴諾教杰爾索米娜的一段,杰爾索米娜雖然很努力、很開心地跟著學,但是還是跑調。藏巴諾十分生氣,竟拿著東西打她。
這一段,完全就是將馬戲舞臺上,紅白小丑表演時的狀況搬上了鏡頭。兩個代表性的人物在面對名利、金錢、生死等重要問題時,白面小丑藏巴諾的丑惡在費里尼的鏡頭下顯現了出來,他迷戀女色、虛榮、小心眼、暴戾等盡顯無遺。
而就在丑惡的藏巴諾旁邊,作為對比,映襯了善良的杰爾索米娜,她單純、熱情、忠誠,最終,甚至用自己的死換來了藏巴諾的清醒和真愛。白面小丑藏巴諾在影片的最后痛心疾首地哭倒在沙灘上,向善良的紅面小丑杰爾索米娜妥協。
費里尼通過對于紅面小丑和白面小丑人物的刻畫,以及對于兩種類型人物結局的程式化設定,反映真實社會中,真實人性的精神世界。紅、白小丑都是只是以人格面具區分的兩類人,費里尼在兩者之間的對比與沖撞中,向觀眾展示了人類真實的自身,和我們真實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M].謝曉健,王永生,張曉華,賈辰陽譯.國際文化出版社,2011.
[2]讓·馬克思·梅讓.弗德里柯·費里尼[M].周皓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